|咨询电话
私下捐款给困难病人,送药上门时带上礼物慰问病人,帮扶病人家解决困难……高原上,袁洋和他们的援藏医疗队不仅通过精湛的医技救治病人,还积极开展扶贫,多种形式帮扶乃东区两镇五乡的47个村的村民。
“平时,我们为居民们看病治疗,帮助他们与病魔抗争,跟死神抗争,还鼓励贫困的居民勇于面对困难,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希望!”这是袁洋对援藏医疗队工作的理解。
为高效开展医疗援藏工作,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在乃东区成立临时党支部。袁洋是党支部中的一员,他一边为高原村民看病,一边多渠道为他们送去温暖。
远程会诊治好结核病人
袁洋为居民看病,习惯与他们拉家常,了解病人的家庭成员和家境情况。久而久之,居民们把袁洋当成了朋友。袁洋也经常给他们讲讲武汉的事情,自己家里的事情。对于那些贫困的病人,袁洋还自己掏钱,捐献一点。
乃东区颇章乡有一位72岁的肺结核病人。袁洋不知道他的名字,只知道当地人喊他小旺塔。小旺塔患上了严重的结核病。由于高原的医疗条件有限,医疗资源欠缺,治疗这种具有传染性疾患的病人有很大难度。
袁洋只得寻求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帮助。他用微信跟医院联系,建起远程视频会议,要给小旺塔会诊。医院立即响应,召集了5位专家联合会诊,制定出适合高龄老人的治疗方案。小旺塔的结核病得到遏制。
小旺塔出院回家后,袁洋上门跟踪复诊,从口袋里掏出1000元钱,让老人买些营养品补补身体。此后,袁洋每次去他家送药,都带上两三百元的水果等物品。
“老人是个贫困户,相比之下,我的条件比他好多了。”袁洋这样说。
送病人来汉免费治疗
在山南市乃东区人民医院,袁洋虽然也有诊室,但由于乡村地广人稀,他总是穿梭在村寨,上门服务。袁洋说,他到乡镇各村上门看病,不必花费时间在医院办公室坐诊等病人,还能与藏族乡亲们聊天交流,了解各家各户的生活情况;遇上特别困难的村民,他就停下来,与村民交谈,出出主意,看能不能帮上点忙。
贫困户格桑家住乃东区结巴乡。格桑家是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。年轻时,格桑凭借身强力壮,生活还算过得去。几年前,格桑患上了肺气肿,胸腔还有胸水。随着病情加重,从2016年开始,格桑就失去了劳动能力,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,气色很差。一家人掉进了贫困的泥潭,日子一日不如一日。
进藏第一年,袁洋在巡村家访时,村委干部向他介绍了格桑的病情和家境。袁洋决定帮助他。
“在高原缺氧地带,难以根治格桑的病,我得让他到武汉来住院,病治好后,再让他返家,再帮他脱贫,才能彻底挽救他的家。”袁洋说。
袁洋联系上武汉市金银潭医院。医院听取了他的建议,为格桑制定了免费治疗方案。袁洋护送格桑到武汉,又独自返藏。一段时间后,格桑的病治好了,体重增加了十几斤,面色也好了。
格桑一回到西藏的家,就去找袁洋表达谢意。袁洋和村里一起努力,四处筹钱帮扶他。慢慢地,格桑买了一辆拖拉机,买了两头牛,开始脱贫致富了。格桑过上了好日子。
金银潭医院副院长朱虎,曾与袁洋一起在援藏医疗队。朱虎说,袁洋还曾私下委托朋友,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来到武汉,到西藏中学读书,“让孩子上学,也是一条帮助困难家庭脱贫的路子”。